淮南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主持人:
各位新聞界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中安在線、人民數字安徽、新安晚報、安徽經濟報、市場星報、工商導報、安徽法制報等省級駐淮媒體,市內媒體有淮南日報、淮河早報、淮南電視臺新聞中心、淮南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本場發布會由市新媒體中心進行現場直播。
做好建筑垃圾治理,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全面推進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主要措施。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二級調研員王筠,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機動大隊大隊長張丙祥介紹我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并回答記者提問。下面我們依次進行。
首先請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二級調研員王筠作主題發布。
王筠: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市建筑垃圾治理情況,也借此機會向各新聞媒體和各位記者朋友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建筑垃圾治理事關新發展理念的落實,事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事關城鄉人居環境的改善。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強化對我市建筑垃圾產生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研判,突出問題導向,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行業主管、屬地管理的建筑垃圾治理體系,推進建筑垃圾減量排放、規范清運、有效利用和安全處置工作,助力美好淮南建設。我們在推進建筑垃圾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制度化保障。推進建筑垃圾治理工作,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出臺了《淮南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聯動管控工作機制》《關于強化源頭管理規范拆除項目建筑垃圾處置的通知》等,進一步細化部門間聯查聯動工作要求,強化自然資源和規劃、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公安交警等部門協調配合,常態化開展聯合審批、聯合檢查、聯合執法、聯合督辦,有效促進了建筑垃圾處置的規范運行。
二是源頭化治理。配合市住建局督促各項目工地落實“六個100%”,安裝噴灑降塵設施和車輛沖洗設備,對裸土、建筑垃圾進行覆蓋,堅決做到“五有”,即:有硬化道路,有沖洗設備、沉淀池,有專職保潔人員,有監控設施,有檢驗員。建筑渣土消納場及生態修復臨時受土點要求安裝車輛沖洗設備或配備人工沖洗、保潔員和檢驗員,從源頭“掐斷”建筑垃圾揚塵污染。2021年以來,共巡查各項目工地、建筑渣土消納場及堆放點1560處次,現場責令整改工地74處、約談項目單位31家次,立案查處 10起。
三是便利化審批。我市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核準制,對建筑垃圾的產生量、運輸量需進行事前核準并發放許可證,明確運輸路線、時間和傾倒地點。為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我們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審批工作,真正做到讓群眾少跑腿,為群眾快辦事、辦好事。針對個別工地急需短期應急處理建筑垃圾的事項,我們實行臨時報備制,現場降塵和清潔運輸等條件符合標準即可辦理準運手續,極大方便了群眾。 2021年以來,共辦理102次(家)渣土企業的單車準運證4647份,共處置31家次工地渣土149.10萬立方米。
四是常態化排查。定期組織執法人員對全市建筑垃圾處置場、渣土消納場、臨時受土點及渣土運輸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排查,重點排查6個方面:是否建立安全生產臺賬;是否設置擋土圍欄且圍擋是否牢固、是否損壞、是否有排水設施等;渣土運輸車輛是否達標以及是否會造成撒漏滴漏;是否有安全施工和運輸方案及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是否有安全帽、安全警示標志等安全設施;工地出入口、沖洗平臺等是否存在破損和易導致安全隱患的情況等。2021年以來,共集中開展專項排查行動8次,定期巡查檢查26輪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2份、發放提醒函18份。
五是多元化監管。利用智慧渣土監管平臺及在線視頻監控系統,對施工工地實施信息化、全天候監管;在每個施工工地設立管理責任牌,明確監管部門、責任領導及責任人;聯合交警等部門實行渣土運輸全過程監管,加大現場臨檢和巡查頻次,依法嚴查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車身臟亂、私拉亂運、超高超載、拋灑污染等行為。2021年以來,共組織開展巡查行動726次,出動執法人員1852人次,開展零點突擊行動12次,查處整改違章藍牌小貨車和攪拌車42臺次、不潔車輛78臺次,提出警告56臺次,下發處理通報11份,信用考核記分25家次運輸企業及所屬渣土車92臺次,現場處罰違規運輸渣土車79臺次。
六是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在政府政策支持和相關部門大力推動下,我市引進的特許經營企業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骨料、路基路面材料、砌塊、市政工程構配件等新型建材,廣泛應用于全市重點工程項目。2021年以來,全市建筑垃圾生產量80.6萬噸,其中68.5萬噸已進行資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5%。在處理的建筑垃圾中,一部分由項目工地用于施工便道基礎墊層,另一部分由特許經營企業用于生產再生骨料3.5萬余噸,生產再生透水磚、路沿石等500余萬塊,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廣泛用于我市引江濟淮、小區污水管網改造、中興路等重點建設項目。
各位記者朋友!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政府主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循環利用,不斷探索創新,真抓實干,積極推進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城市運行安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謝謝大家!
主持人: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記者提問時,先通報所在媒體機構名稱。
安徽法制報記者:
請問我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和創新舉措?
張丙祥:
在具體管理措施方面,一是我們對建筑垃圾處置實行嚴格的核準制度,未經核準,嚴禁從事建筑垃圾運輸活動;二是系統性加強建筑垃圾的源頭管控,對建筑垃圾的產生源頭、運輸企業、運輸車輛、處置過程以及消納終端全程監管,促進形成建筑垃圾規范化管理體系;三是積極與其他執法部門和職能管理部門開展聯查聯動,提升執法合力;四是充分利用各類技術和數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如在建筑垃圾處置項目安裝移動視頻監控設施、對運輸車輛實施北斗定位管控、利用渣土數字平臺線上線下聯動管理等。五是強化對運輸企業和車輛的年審和日常監督考核,目前,我市已備案34家渣土運輸企業,登記533輛新型環保車輛,為保障常態化監管,我們制定了信用考評辦法,對所有企業和車輛日常運輸行為開展記分考核,以2021年為例,我們共下發考核通報17份,對21家企業共實施記分382分,有力的促進了企業和車輛規范運輸。
淮南廣電臺記者: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日益受到重視,綠色發展成為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的期盼,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也是綠色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那么請問,我市此項工作目前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水平?
張丙祥:
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起步較早,早在2015年,便建成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具備每年240萬噸的建筑垃圾處理能力。2016年,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工作被列為全省試點;2018年,我市建筑垃圾處理工作被列為全國35個試點城市之一;2019年底,經國家住建部驗收,我市建筑垃圾規范管理能力及資源化利用水平受到住建部專家組充分肯定,認為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經驗可在全國同等規模城市廣泛推廣。近兩年,我市建筑垃圾申報核準率、收運率、安全處置率均已達到100%,資源化綜合利用率超過85%,在全國范圍屬于較高水平。
2016-2021年期間,省住建廳兩次在我市組織召開全省建筑垃圾處置工作現場會,介紹淮南經驗、推廣淮南模式。可以說,我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已進入規范、有序的良性循環。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健全完善建筑垃圾治理體系為重點,全力推進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走得更遠、更穩、更好。
主持人: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記者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希望各媒體關注我市建筑垃圾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為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落實新發展理念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散會。
